《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交流》2024年第一期

2024年08月26日 10时45分

【字体:

打印本文

浏览量:

    按:20218月,伊犁州新源县入选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(以下简称试验区)。为扩大试验区建设成效,形成“矩阵”效应,自治区以“1+5+3”模式推进试验区建设,即以1个国家试验区(新源县)为引领,5个自治区试验区(伊宁市、布尔津县、巴里坤县、拜城县、洛浦县)做示范,3个候补试验区(博乐市、库尔勒市、泽普县)协同推进,改革创新,攻坚克难,探索适合新疆实际的基层卫生发展路径,形成一批可推广、可复制的经验做法。工作开展以来,自治区印发指导方案,成立专家指导组,建立动态调整机制。各试验区紧抓试验区建设机遇,结合地域特点与自身实际,围绕基层综合改革中的关键问题,在投入保障、管理体制、运行机制、服务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,取得了积极进展,现刊发部分试验区改革创新亮点,供各地交流学习。


新源县坚持党政协同创新高 构建卫生健康新机制

新源县立足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,牢固树立“一盘棋”理念,充分发挥县委卫生健康工委总揽全局作用,在“强基础、促改革、创示范”上积极探索、大胆尝试,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,让群众就医更有保障。

一、高位推动,创新新举措

成立中共新源县委员会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(简称县委卫生健康工委),由县委书记兼任书记,分管卫生健康工作的县委常委兼任常务副书记,高位推动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。委员由卫生健康委、县人民医院、中医医院、疾控中心、妇幼保健院等负责领导组成,成员由各乡镇医疗机构党组织负责人构成,县委卫生健康工委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健康委,办公室主任由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兼任,形成“保基本、强基层、建机制”的基层卫生健康发展新格局。在强化组织领导、创新服务理念、探索服务路径、精细服务管理上下足功夫,加强部门协作,整合各级资源,打造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“新疆样板”。

二、党政协同,探索新机制

卫生健康工委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掌舵领航,集中优势资源力量,在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,在短板问题上打开局面,理顺权责关系、重塑利益体系、强化人技支撑、做实分级诊疗等举措打通关键环节卡点、突破利益固化藩篱,坚持管办分离,理顺职能职责,建立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以强有力的党委政府领导工作机制为驱动,统筹全局,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县域扩容,形成试验区建设的强大合力,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。县委、县政府主要领导、分管领导调研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健康工作8次,重点在制度保障、人才队伍方面持续用力,解决关键问题。出台《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融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》《基层卫生机构扶持资金》《医共体总院负责人年薪制管理》等6个政策性文件,落实医共体总院负责人年薪,推动公共卫生机构融入医共体形成大融合工作机制,为深化医改、慢病医防注入动力。

三、党政支持,取得新成效

一是加大医疗投入,夯实基层基础。县财政投入450万元用于项目配套,全力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运行。投入105万元在自治区乡村医生财政补助标准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550元。11个乡镇卫生院全面落实“两个允许”绩效奖励工资发放,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待遇水平明显提高。投入5107.88万元启动智慧医疗一体化建设项目,构建“1126”信息化服务新体系,实现了基层检查、县级诊断、结果互认。投入500万元完成“行走的医院健康180”村卫生室数字化建设项目,将北京三甲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分别覆盖到东西最远的乡镇、村社及中片区的部分村卫生室50个,提高了基层老百姓的就医体验。二是部门聚力共建,基层解题破冰。县委编办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增加20个县财政编制,14个县级名医工作室落地乡村两级,师带徒、结对子、带路子,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,让基层医疗发展更具活力。医保部门加强“三医”改革统筹,改革医保支付方式,按照“以收定支、收支平衡、略有结余”的总额预算编制原则,结合上一年度医共体总额执行、年度清算情况,推进DRG支付方式改革。202310月在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广,各乡镇卫生院实行DRG付费58.24万元,盈余27.12万元。结合县、乡、村情实际,以基层为重点,就近整合医疗卫生资源,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,改扩建成喀拉苏村医疗卫生服务中心,实现了新源县首家村卫生室开通远程医疗、远程心电、远程B超的信息化服务。三是打造品牌工程,探索服务新模式。以医共体建设作为慢病综合管理的关键点和突破点,健全联动慢病服务体系,推进公共卫生和临床医疗深度融合,将疾控、妇幼、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融入医共体建设,形成“防、治、管”紧密结合的服务链条。试点将慢病一体化、医防融合、中医药服务、医养结合、全民健康体检等工作深度融合,形成了慢病综合闭环式管理服务中心,为患者提供综合性、连续性、针对性的个性化健康服务。目前在管慢病患者4.04万人,规范管理率85%,双向转诊上转慢病患者168人,下转346人。

巴里坤县打好“三项”组合拳

推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提档升级

巴里坤县以创建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为契机,不断创新思路举措,通过打好“健全管理运行机制,优化机构编制资源,完善激励保障措施”三项组合拳,推动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,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升。

一、健全管理运行机制,促进人才上下贯通

一是健全人员统筹调配机制。坚持政府办医主体责任,主动下放权限,大胆改革,创新医共体顶层设计,由医共体总院(巴里坤县人民医院)统筹县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,实行人员统一招聘、统一分配、统一配置、统一培训、人员调配,进一步拓宽了基层人才合理流动渠道,优先保障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人需求,有效解决了医共体分院人才不足、能力不强的问题。二是推行“县乡村一体化”管理。通过县财政自聘方式,招聘医务人员充实至基层卫生人才队伍,对基层人员实行统一管理,并每年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均5000元人员经费、村卫生室8000元运行经费。将乡村医生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,受聘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、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等相关费用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。目前,全县“乡聘村用”的乡村医生达80人,保障每人每月2380元财政补助资金,社会保障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资金达228.5万元。

二、优化机构编制资源,拓宽人才流动渠道

一是实施编制备案制度。科学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226个,实行最大控制数314个,为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安置提供保障,在最大数范围内实施医共体成员单位人员合理流动。印发《巴里坤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配管理办法(试行)》,畅通编制使用、人员招聘、人事安排等各环节,赋予医共体总院用编调控权,着力破解“一定终身”和“资源固化”的问题。医共体总院按照“事前沟通、事后报备、过程监督”的原则,由医共体党委会研究通过人事调动事宜,并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实施,提高编制使用的精准性。今年以来,医共体党委任命院长2名,调整业务骨干2名。二是统一招聘卫生人才。针对医共体总院编制不足现状,县委、县政府协调编办、人社部门,通过总量调剂的方式,为总院增加差额事业编制6个,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卫生技术人员5名,不断完善县域卫生人才队伍。同时,县财政投入299万元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招聘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6人,招引硕士研究生2人,充实至县域各级医疗卫生机构,满足基层用人需求。

三、完善激励保障措施,营造人才下沉良好环境

一是落实保障机制。2023年起,县财政再次提高医共体牵头总院财政补助标准,将财政补助工资和社保缴费部分,分别由80%60%提高至95%,为县域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增添内生动力。二是优化倾斜政策。对取得中级职称后,在边远乡镇连续工作满10年的全科医生,经职称评审委员会认定,直接取得副高级职称,即评即到岗位,不受比例限制,逐渐将人才向基层流动。今年已通过职称委员会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1人。三是提升培训质效。依托自治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,积极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、助理全科医师转岗培训,选派5名全科医师、10名骨干医师和10名乡村医生赴乌鲁木齐市培训学习,选派5名全科医生赴杭州学习,选派3名全科医师、1名乡村医生赴豫跟班学习,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,努力打造一支医术精湛、医德高尚、梯次合理、服务优良的卫生人才队伍。

洛浦县试点推行县医共体内互助金

助推基层医疗机构高速发展

提升基层服务能力,洛浦县积极探索试点医共体内互助金工作机制,切实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、服务能力提升等短板和问题,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。

一、形成资金收缴、监管和使用闭环机制

一是提供政策保障。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,由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,制发《关于印发<洛浦县医共体内互助金筹资管理工作方案>的通知》(洛医改办发〔20233号)文件,明确资金管理和使用责任,为互助金合规合法使用和监管奠定政策保障基础。二是明确资金缴纳和管理责任。按照县域医共体内各分院上一年度医疗业务毛收入的1%筹措资金,统一交由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负责管理。2022年筹措互助金210万元,2023年筹措互助金230万元。三是划定互助金用途。根据洛浦实际,经医共体党委会议研究,县委、县人民政府同意,医共体内互助金按照2:2:3:2:1的比例用于人员薪酬绩效、医疗设备、人才培养引进、科研技术创新、历史债务偿还等5个方面,旨在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建设、设备配置等短板。四是形成资金申领、监督和使用闭环。县卫健委牵头组织实施医共体互助金,建立互助金专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,组织开展日常监督和按季度实施考核,保证资金使用公开、公平、透明。完善资金使用流程,医共体内各医疗机构根据自身需求,提出互助金使用计划、预算、预期效益等,由医共体总院财务核算中心审核并提出资金使用可行性、项目效益评估意见,评审意见提交医共体党委会议研究同意后拨付资金,项目实施完毕由卫健委、医共体总院验收。

二、取得成效

通过建立医共体互助金工作机制,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的问题和短板,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逐步稳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。

一是人口规模少的乡镇卫生院人员绩效待遇得以落实。洛浦县个别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1500人以下,业务收入和专项资金无法保障人员绩效,互助金制度的建立,有效解决了小乡镇医务人员的绩效待遇问题,充分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。2023年以来,洛浦县累计利用互助金解决医务人员绩效工资20万元,为偏远的乡镇卫生院聘用医务人员6名,既解决了医务人员短缺,又调动了广大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。二是推动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达标。对照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基本标准,为收入较低、设备配置不齐全的乡镇卫生院提供互助金支持。2023年,为2个乡镇卫生院拨付44万元互助金用于医疗设备采购,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,提高诊疗水平,2023年顺利通过了“优质服务基层行”基本标准。三是为基层医护人员能力提升提供资金保障。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项目,并落实资金保障,通过人才招引、定期组织培训班、专家讲座等方式,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升专业技能、服务水平。2023年,拨付66.3万元互助金用于培养和引进人才,偏远乡镇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跟班学习2人,医院引进专业人员8名,普遍培训30天以上,通过人才招引、定期组织培训班、专家讲座等方式,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升专业技能,拓宽知识面,基层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。四是科研技术创新能力稳步提升。大力支持医共体内的科研、科教项目和创新活动,逐步提升牵头医院医疗服务能力。2023年以来,通过互助金的支持,医共体总院申报科研项目18项、继续教育22项,已获批17项。五是化解债务风险。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历史性欠款,避免因未按时偿还药品、耗材款,影响医院药品、耗材供应的问题。2023年,洛浦县利用互助金解决2个乡镇卫生院历年药品欠款22.1万元。

泽普县创新医防融合新模式 做好群众健康守门人

近年来,泽普县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,以高血压、糖尿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慢性病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,推行分类管理,突出做实健康教育、筛查干预、规范诊疗、监测评估等工作,医防融合工作取得一定进展。

一、以共商联动为依托,夯实医防融合组织保障

一是强化组织管理抓推进。成立以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、分管领导任副组长、相关单位为成员的“医防”协同融合工作领导小组,印发《泽普县“医防”协同融合工作实施方案》,明确职责分工,形成工作合力。二是强化防治体系抓提升。建立县医共体公共卫生管理中心,县卫健委设立医防融合管理办公室,乡镇卫生院建立慢病一体化门诊,村(社区)委会成立公共卫生委员会,形成县、乡、村三级联动的防治服务体系。三是强化人才队伍抓提升。夯实基层医防融合队伍,强化人员培训,健全完善绩效激励机制,落实“两个允许”,每月发放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绩效工资2500-3000/人,为乡村医生缴纳五险,促进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提质增效。

二、以公卫服务为引擎,多元夯实医防融合体系

一是转变服务理念。按照“大卫生、大健康”要求,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“医防融合”理念,积极探索“医疗+公卫”融合服务的发展模式,改进管理理念、改变职责分工、改善服务流程,完善管理制度,强化绩效考核。二是健全组织架构。组建了由临床医生、公卫人员、乡村医生(派驻医生)为主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,实行团队负责制。组建医防融合服务场所,由临床专科医生、全科医生共同坐诊服务,统一配送慢性病药品,同时配置“两病”药品专柜、医保专属结算窗口,实行一站式服务、实现县乡村三级慢性病药品统一,让患者少跑路。三是深化医防融合。将医防融合服务团队作为一个整体提供服务,日常工作模式以“团队”方式开展,采取集中进村(社区)、入户上门等形式进行基本医疗、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,做到接受一次服务既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,又满足健康指导或诊疗需求,实现疾病预防、发现、治疗、随访、健康管理的全过程连续服务。2023年共服务173.84万人次,诊疗75.72万人次。

三、以能力提升为支撑,充分激活医防融合效能

一是强化基层人员培训。以医防融合为抓手,实施基层医疗人才培训计划,今年以来,分期分批组织49名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到二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,培养全科医生8人,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明显提升,群众信任度逐渐增强。二是提升基层急救能力。依托县医共体总院,3家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科(依玛乡、依克苏乡、奎依巴格乡),建设12个乡镇胸痛救治单元,3家乡镇卫生院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并授牌,截至目前共诊治胸痛病人105例(其中高危胸痛患者6例,其他99例)。三是积极开展以科包院。采取总院1-2个临床科室分包1家乡镇分院的模式,制定帮扶计划,定期开展医疗、护理、院感等综合业务帮扶活动,已开展相关活动22次,协助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、新项目25项。四是建立名医工作室。医共体总院选派22名专家在11家乡镇分院建立“名医工作室”,每周至少开展1天诊疗服务。波斯喀木乡、依玛乡分院聘请2名自治区三甲医院专家建立“名中医工作室”,每月至少开展1天诊疗服务。

四、以强化措施为保障,突破医防融合新成效

一是“医防”协同融合体系逐步完善。构建了“政府主导、卫健主责、部门配合、群众参与”的工作体系,建立了县级医疗、预防保健机构“横联”和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“纵合”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,形成了县、乡、村齐抓共管、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。二是“医防”各自服务能力得到提升。2023年,县域就诊率达90.06%,基层就诊率达68.62%,基本实现“小病不出村、常见病多发病不出乡、大病不出县、康养回乡镇(社区)”的目标。规划免疫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7.8%以上,非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开,各类疫苗接种剂次较上年进一步提升;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86.68%85.97%三是群众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不断增强。2023年基线调查发现,群众健康水平提高至5%,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提升至86%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Baidu
map